• <menu id="uqww8"><center id="uqww8"></center></menu>
    <legend id="uqww8"></legend>
  • <wbr id="uqww8"><legend id="uqww8"></legend></wbr>
  • 中國在職博士教育網010-57749248在線留言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博士招生簡章|博士資訊|招生信息|在職考博經驗|常見問題|論文指導|說明會報名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常見問題>港大楊銳:許多東亞大學沒有靈魂

    進入留言板

    港大楊銳:許多東亞大學沒有靈魂

    2017-01-13 11:57  |  點擊次數(次)  來源:  中國在職博士教育網  |  http://m.mentalwealthbox.com

    外倚黃浦江,內有多條水道交織,上海交大的冬天充滿了寒意。


    楊銳走在校道上,凜冽的寒風刮拍著他的面龐。比起這兒沁入肌體的濕冷,港大20度左右的氣溫簡直是個人間天堂。


    但今天,針對高校“雙一流”建設的討論,來自國內外100多所高校的校長、專家學者、院校管理人員齊聚交大,共同探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高校發展的嚴峻課題。


    作為大會的發言者,他眼中掠過一絲凝重。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中心于2005年發起主辦的“世界一流大學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早已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研究與實踐交流的著名平臺,每屆會議均圍繞著現實性極強的議題展開討論。2016年,“雙一流”正式接棒“211”、“985”工程,對近3000所大學造成直接影響。作為新的教育工程,“雙一流”勢必會成為高等教育建設、研究的焦點。


    今天,就《東亞頂尖大學的文化使命》這一話題,楊銳表達了他的呼聲:


     

     
    “東亞很多大學,是沒有靈魂的大學。”

     


    大學,就相當于我們一個人一樣,有身體也有思想。我們東亞的很多大學,身體挺漂亮的,但大學的精神在哪里呢?經過幾年調研,我發現幾乎沒有多少教授、學生能對自己大學的靈魂有所界定。


    為何說沒有靈魂?原因很簡單。


     

    目前,高等教育被西方大學模式所統領,非西方國家想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非常艱難?,F代大學模式是西方國家對外最成功的出口,而這一模式在非西方國家中往往存在不適用問題。難用的原因,就在于西方大學模式的“不通融性”。


     


     

    東亞的高等教育,與原生傳統的關聯太少了。


     

    東亞國際排名靠前的大學,對傳統的保留及其受傳統影響的程度都不夠。東亞的現代大學幾乎完全建基于西方模式之上,高等教育的內容也基本完全照搬西方的知識與經驗。一個大學的運營需要理念的支撐,而運營理念又必須由文化觀念來撐起。西方大學模式對應的文化觀念和東亞的文化觀念截然不同,這就造成了東亞高校的身體與靈魂總是在不斷打架,導致這些大學沒辦法像歐美大學那樣高效的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服務。


    即便同在一個文化圈內,各地對文化的接受程度也互有不同。因此,兩岸三地、日韓、新加坡的高校,也時常能感受到文化領域的“水土不服”。


     


     

    此前,遼寧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從港大退學,曾一度引發各界關于文化差異的激辯。同樣,大陸高校的運營、管理理念,也讓暨南大學的港生琪琪產生了巨大的困惑。
     


    東亞高校正在經歷一個節點。


    我們已成為繼北美、歐盟之后,世界第3大高等教育區域,具備高度的科研創新能力,成為當今世界科技的主要龍頭之一。在東亞高等教育的版圖中,日本長期擁有數個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中國的科研成果正以年均17%的速度突飛猛進;而韓國、新加坡同樣如此。在某些方面,東亞甚至超越了傳統歐美名校,成功引領世界。


     

    ▲圖為日本東京大學
     


    從依附到獨立,是一個高水平教育區域崛起后的必然選擇。


    “東亞高校的成就,讓文明共存看到了希望。”
     


     

    在西方大學模式控制世界的幾百年中,很少有非西方文化的社會在高等教育發展方面能夠獲得實質性的進步。如同樣是第3世界國家,南美、非洲等地的高教成就,相比之下便乏善可陳,但東亞大學的確呈現出了一種可能性。


     


     

    例如在諾貝爾獎領域,直至1945年,智利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才為南美洲捧回第一個諾貝爾獎。此前,這一獎項幾乎均被歐美國家完全包攬。近代以來,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各國迅速崛起,而南美、非洲各國的境遇依然蕭條。


    在百不如人的近代史上,西方文明以一種灌溉態勢大規模注入東亞各國,東西方文明的對話并不對等。但隨著東亞實力的崛起,東亞地區的主要大學在學習西方的基礎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等方面已可與西方一較長短,這也促使東亞社會對下一步的發展做深刻的反思。該地區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從冷落,遺棄,到重尋的抉擇。


     


     

    在這種背景下,規劃東亞高等教育的未來,建立起自己的身份認同,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東亞大學建立身份認同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個新的知識體系。而這個知識體系必然是建立在融合東亞傳統文化,有選擇的吸收西方優秀文明的基礎之上。
     


    實際上,東亞社會正進行著一個前無古人的試驗。切實將西方大學理念與、東方文化傳統、現代社會三者融合,以此來探討、開創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綜觀世界,在文化傳統與西方影響的融合上,沒有任何一個非西方文化的地區處理得比東亞更為成功,我們的嘗試對于人類歷史具有重大的意義。


     


     

    東亞高等教育現時的糾結可能猶如產婦的陣痛,也可能像出牙的疼痛。而掩藏于其所面臨挑戰背后的,是巨大的希望。


    盡管面臨嚴峻考驗,東亞高等教育在長期學習吸收西方文明之后,正從模仿西方的過程中尋求出路。這是一個尚未充分厘清的,兼備古今、東西的過程。在西方大學對于非西方文化所知甚少的今天,東亞大學的精英們表現出對東亞和西方文化的精準把握,并已開始融合、落實于他們的日常教學、科研及管理之中。這種與西方主要大學中的單一文化形成巨大反差的二元甚至多元文化,既是東亞高等教育的成就表征,也是其力量所在。 

    “任何一種成熟的文化,須先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定位。”


     

    東亞國度悠久的歷史,往往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


    在中華民族史上,我們曾2度完全吸收、消化了異族文化,并在此基礎上改變了中華文明形態:


     


     

    第一次是佛教文化。我們花了約1000年的時間。禪宗的出現和盛行,標志著佛教最終成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第二次是西方文化。從19世紀中后期開始,我們從不斷的軍事、文明沖突中汲取力量,發展到現在的融合與共榮。


     

     


     

    任何一種成熟的文化,須先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定位。


    我們不用過分地擔心“西化”,而是要努力做到“化西”,而且我們有能力“化西”。掌握先進的西方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從而再次強大起來,從而在西方大學模式統治的狀態中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定位,這就是我認為的東亞頂尖大學的文化使命。這個使命相當崇高,但也非常艱巨。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東亞的大學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一流大學”。


    總而言之,東亞的頂尖大學具備了成為世界一流的可能性,假如我們能抓住機遇,融會貫通東西方文化,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定位的話,東亞大學必將會改變國際高等教育的格局,進而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9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播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menu id="uqww8"><center id="uqww8"></center></menu>
    <legend id="uqww8"></legend>
  • <wbr id="uqww8"><legend id="uqww8"></legend></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