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職博士網了解到,中國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尹虎彬教授于10月27日至10月30日到百色學院進行了一系列講學活動,受到了百色學院師生的熱烈歡迎。
10月28日下午,在學校圖書館二樓報告廳,尹虎彬教授主講的學術報告主題為“高??蒲姓n題申報與案例分析”。百色學院外語系、中文系、藝術系等文科系部的教師和部分學生到現場聽取尹教授的學術報告。講座開始前,韋復生副校長代表學校向尹教授頒發了客座教授聘書。
在學術報告中,尹教授介紹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分類,并結合中國國情講述了素質化、檔案化口頭傳統和中國少數民族關系史的具體內容。尹教授還指出,我們既要注意學科定位及專題研究和創新的觀點,也要根據國家需要進行研究,并時刻保持對時代的敏銳度。尹教授特別講明了申報主題項目的文本制作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敢于競爭、敢于挑戰,不斷提高自我能力。尹教授學術講座信息量大,學理性強,又有較為豐富的案例分析,讓在座的師生受益匪淺。
10月29日下午,應外語系的邀請,尹虎彬教授在學校圖書館二樓報告廳主講了第二場學術報告,主題為“國內外口頭傳統研究動態”。外語系、中文系領導、教師與學生代表到場聽講。在講座中,尹教授具體介紹國內外口頭傳統研究的學術背景,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及發展前景。他指出,學術界普遍認為世界上口頭傳統基本處于瀕危境地,及全球化和現代化時刻威脅著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他強調民俗學檔案館的作用就是保護環境和保護共同的人類遺產,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大規模的活態民俗傳統收集工作迫在眉睫。同時提出如何利用民俗學優勢保護口頭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如何做到新舊結合,如何在全球化前塑造自己的民族精神等問題。此外,他還談到我國是口傳史詩蘊藏很豐富的國家,口頭傳統學術研究在數字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具有很大的優勢,在全球有廣闊的發現前景。希望大家能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與了解。最后,外語系主任周艷鮮教授對尹教授講座進行了總結,指出了該系進行口頭傳統研究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希望今后在尹教授的指導下百色學院師生能深入研究口頭傳統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該學術研究講座在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10月29日晚,尹虎彬教授出席了外語系在桂西民族文化與譯介研究基地舉行的口頭傳統研究座談會。外語系主任周艷鮮教授等領導與老師代表參加了座談會。會上,尹教授就老師們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幫助老師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研究中的存在的不足。接著,尹教授針對外語系目前申報2015年廣西教育廳科研課題關于口頭傳統研究的3個項目進行精心指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對課題組提出來非常寶貴的意見與建議,3個課題組成員對將來的課題研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
尹虎彬教授此次講學活動內容豐富,為百色學院師生介紹了民族文化研究領域中口頭傳統研究這樣一個新的研究視角、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不僅開拓了百色學院教師的科研視角,為百色學院教師提供了更多國內外口頭傳統研究的動態,同時也為百色學院教師提供更多的國家社會科學課題申報相關知識,提高百色學院教師申報國家社會科學課題的能力,外語系教師通過與尹教授面對面的座談,更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