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學網胡懋仁博客
有網友認為,文科的研究就是無中生有。只有會做到無中生有,才能做成大腕。另有網友說,做社會學研究就是給政府的行為進行粉飾,所以不屑去做。對社會學我不了解,但對于所謂文科做研究就是無中生有,這倒是需要琢磨一番的。
幾年前,至少也有八九年前了,有位博士生做過我的助教,她是做教育學的,當時在一次偶然的聊天時,她對她的博士論文十分苦惱。她是在做一位教育家還是教育理論家的題目,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她說,她讀過這位大家的著作和文章,覺得說得很對,很有道理,可是不知道在博士論文中該怎么去寫。
聽她這么一說,我就發現她的思路很有問題。人家說的話,做出的理論,再正確、再有道理,也沒必要由你去做論證。你做博士論文,是要干什么?是要找毛病,是要去批判。再正確的理論,也一定是有缺陷的。你要做的,就是去發現這些毛病,發現這些缺陷,找出其病根,對其進行針砭。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也沒有提高。如果要做論文,這就是一種做法。那位博士生似乎以前沒有聽到過這種說法,至于她是不是有茅塞頓開的覺悟,我就不得而知了。但看她的表情,至少是認可那確實是一個思路。
我不懂社會學,但凡事都有理的相通。做社會學,可以做社會學理論的研究,也可以做田野調查,研究一個一個具體問題,沒有人要求你必須給政府的行為做粉飾。一個婚姻家庭的領域,能做出多少社會學的題目來?那幾乎就是數不勝數。這里需要給政府行為做粉飾嗎?沒看出來有什么這樣的必要。
說文科研究要善于無中生有,這也得兩說著。我見過無中生有的研究。那是在某個哲學類的領域,有一次開學術年會,就有一些研究者拿出的研究成果,就是在構造一個又一個理論體系,一個又一個話語體系,一個又一個方法體系。當時我看到這些東西,說實話,不知怎么腦子里就遛達出這樣的想法:這都有什么用???都想當黑格爾?都想創立自己的理論宇宙?反正我覺得都是吃飽了撐的。這種大而無當的研究,確實是像在無中生有。當然我并不說,創造理論體系的研究就是完全無用的。但是對于我們國內的這些研究者來說,他們的研究缺乏實際的基礎,也缺乏充分的研究資料和研究成果,坐在那里閉門造車,不過是在搭建一個又一個空洞的邏輯框架,你說這不是無中生有又能是什么呢?
文科領域,包括很多方面,有文學、史學、哲學;這屬于人文學科的門類。也有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行政學等社會科學的許多門類。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專門的領域,與其他學科之間也有交叉的領域,所以能做的研究多得很。文學類不說別的,單一本《紅樓夢》就能說個沒完沒了。如果加上中西文學的比較研究,那領域又不知能擴大多少倍。史學里不僅研究的題目多,而且各種不同的歷史觀就相互打著架呢?比如,現在國內一些人頭腦中,歷史虛無主義很厲害,只要過去曾經被認為是正確的,他們就一律予以否定;只要過去曾經是被批判的,他們現在就一律予以夸耀。這里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缺乏翔實史料的佐證。對于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既需要批評,更需要研究。在哲學領域,那要爭論的問題就更多了。國內都說研究西方哲學,但現在國內的絕大多數研究者似乎都只能去撿西方大陸哲學的余唾,或非理性主義那一塊。對于分析哲學這一塊,很多所謂國內知名的哲學研究者根本連碰都沒有能力去碰,他們的數學邏輯的知識貧乏得讓人可憐,連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聽都沒聽到過。
在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研究中,要做的事情多得做不過來。比如,在經濟學領域,我們有很多題目就沒有人去做。比如,對于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這種發展中的成功因素到底是什么?這種發展中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危機因素?我們現有的經濟學理論到底對中國這樣獨特的經濟現象有什么樣的理解和說明?不能說這些題目完全沒有人做,但至少做的人不多。很多經濟學研究一上來就是函數與公式,而且其研究理論的依據都是西方的經濟學理論。說好聽點,這實在是太狹隘了;說難聽點,實在是沒有出息。除了拿西方的理論當成封神臺上法寶之外,我們的那些研究者似乎就什么也不會做了。
自2004年起,國內開始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這項工作很有意義。這不僅要解決過去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更要解決對于國內各個文科領域中的思想與理論問題。一個經濟學領域,多年來,有一個共同的潛意識,就是否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幾乎都是在推崇西方的經濟學理論。結果在中國,西方的經濟學被稱為主流經濟學,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理論時興以來,它在中國曾經相當地肆虐與猖獗。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在課堂上講授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理論。有不少教師公開宣稱馬克思主義的那一套過時了。不僅在經濟學領域,在政治學、行政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都存在類似和問題。當然,西方的這些社會科學理論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但是在總體上,它們對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成的弊端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多年來,我們國內的社會科學領域,幾乎沒有符合我們實際的有效的科學理論。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建設工程,就面臨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對包括經濟學在內的各項社會科學領域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同時在實事求是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建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中國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理論。文科各學科的研究者是不是也可以嘗試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立場、方法來對本領域的現存理論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嘗試著創立這個領域的有中國風格的新理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當代中國,文科領域的研究不是做得很足夠了,而是差得遠得很。一個國家的復興,一個民族的崛起,科學技術是不可缺少的硬件,而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繁榮更不是可缺少的軟件。在這個方面,我們能拿出來多少看得過去的東西呢?